资讯 | 国新办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发布人:小博 发布日期:2021-12-10 阅读量:382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2月9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郝福庆,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jpg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意见》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及即将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共同构成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都是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首先,我介绍一下《意见》的有关情况。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10月14日,也就是今年的重阳节当天,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新时代老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针对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所以适时出台了这个《意见》。

二、《意见》的主要亮点

《意见》站位高、内容实、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有许多新亮点,概况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新”上。

一是立足新时代。《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调全面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老龄工作实践经验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是指导新时代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是适应新形势。《意见》立足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特点,聚焦老龄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格局。

三是贯彻新理念。《意见》强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将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协同推进,把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通过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明确新任务。《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针对各方关注的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参与、产业发展、权益保障等问题,明确了新时代老龄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通过创新和完善政策举措,建立制度框架,推动老龄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三、《意见》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8个部分24条。其中,第1部分“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两方面内容;第2-6部分为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五个方面的内容;第7部分为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老年设施供给、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强化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具体措施;第8部分为组织实施,具体包括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和广泛动员各方参与等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履行全国老龄办职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各级老龄委对老龄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记者问答环节】


Q: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在《意见》当中看到,这次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提到非常突出的位置,我们想了解一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具体内涵,还有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意见》?谢谢。

A:A

A:王建军

谢谢,看来这位同志对文件进行了认真地读和看。正像你所说,《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当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主线就是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当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在对于人口老龄化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


关于“积极老龄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强调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深刻揭示了积极老龄观的内涵,是我们正确认识、科学谋划老龄事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树立积极老龄观实际就是既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更要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要辩证看待人口老龄化。下一步,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将按照《意见》的要求,聚焦五大重点任务,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细化工作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健康老龄化”,主要是指从生命全过程的角度,从生命早期开始,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以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既体现人类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般规律,也符合中国国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要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强调“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快、压力大,必须科学谋划、综合应对。要引导家庭医生优先同老年家庭开展签约服务,发挥基层全科医生贴近群众、贴近家庭、贴近基层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要坚持医养结合,逐步建立长期护理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使老年人更健康快乐”。


健康老龄化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将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Q

Q:浙江日报天目新闻记者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主动拥抱网络和智能终端,但是许多老年人在用手机办业务的时候仍然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请问近年来在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和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方面有什么进展?如何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谢谢。

A

A: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正如大家刚才听到的一样,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视老年人发展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这个国家能延续这么长的文明,就是我们一直有尊敬老人这个非常好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也是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对老龄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这是我们新时代做好老龄工作的根本遵循。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将切实解决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纳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事项清单,重点解决刚才记者同志问到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老年人用互联网困难的问题,怎么把信息无障碍建设做得更好,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能够持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主要给大家报告三个方面的进展。


第一,聚焦便老利老惠老,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我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中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在电信服务这块,我们除了保留线下的传统“面对面”服务以外,还专门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困难开发了“一键呼入”和“爱心通道”等暖心服务。特别是“一键呼入”深受老年朋友的喜爱,我们已经累计为7000万老年用户提供服务。另外,我们开展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在座的年轻人很多,我们经常上网站,但是网站和APP有时候老年人确实不知道怎么用。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对173家网站和APP完成改造,解决了老年人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的问题。在今天疫情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好多老年人应用智能手机使用通信行程卡就出现了问题,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工信部专门组织开发了短信验证行程卡,解决了这些老年朋友的关切。


第二,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服务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和网民,这么一个全世界无法替代的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市场,老年人也应该享受这种良好的服务。所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就专门解决老年人在终端设备、交费和寻求服务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专门针对老年人很关心的就医问题,遴选了“医全通、全药通互联网平台”,专门选择了“AI智慧互联网医院”“面向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的数字中医惠民服务”等这些示范项目,通过这些示范项目,引导老年人在数字化就医方面有简单便利的方便使用。特别是中国的5G发展比较好,我们专门组织开展了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让5G赋能医疗健康。总之一句话,让更多的老人家能够简单便利地受益于信息社会。


第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编制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我们累计创建了示范企业167家,示范街道,包括农村乡镇297个,示范基地69个,树立了一批非常好的行业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我们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遴选了118项产品和120项服务,我是来自工信部消费品司,我们消费品司连续8批发布了《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在这里把一些适老产品、智慧养老产品放进去。我们在工作中也确实感受到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确实有一些困难,有个适应过程,我们也要求企业和一线服务人员,对老年人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如果我们有这份爱心,有这份诚心,我们设计的产品也一定很贴心,老年人能用得上。在这里我也多说一句,这里年轻的记者多,我们也要像小时候父母对我们那样有耐心、有爱心,如果我们这样帮助他们,他们慢慢一定会学会用智能手机,让老年人享受信息社会的成果。


下一步,工信部将和在座的部委一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锚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目标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出台更多更好的标准和规划,持续推进老年用品和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加速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谢谢。


Q

Q:北京日报记者

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请问住建部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A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

谢谢你的提问。这些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城市转型更新发展的各方面,着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这里简单介绍相关的工作情况。


第一,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

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为抓手,指导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十三五”时期,我部联合相关部门命名表彰了146个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今年11月份,我部联合中国残联等12个部门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显提升,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百分之百,将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


第二,推进适老化改造方面。

主要是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适老化改造相结合。2020年7月份,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强调要改造和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019年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2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各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近2万部,增设或改造提升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近3万个。此外,我部也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协作,会同卫生健康、教育等12个部门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5个部门,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住社区养老服务,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新模式。联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门,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提高居家生活设施设备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第三,完善相关工程建设标准。

包括制订发布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出强制性要求;修订发布了《无障碍设施规范》《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等国家标准,按照老年人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对老年人设施规划布局以及日照、通风、防寒、采光、防灾等技术指标作出详细的规定;发布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对既有住宅的出入口、楼梯、公共走道、加装电梯等公用部分的适老化改造,以及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作出规定。同时,指导北京、山东、浙江等地出台了一些地方标准,这些标准规范为居家适老化和社区适老化建设改造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一是推进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推动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均衡配置、系统布局。


二是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推动补足城市养老设施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活动场地不足的短板。


三是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生活圈,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四是推动既有老住宅、老公建、老厂房的改造利用,推动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


总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城乡建设相结合,让老年人城市生活、社区生活、居家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幸福。谢谢。

Q

Q:新京报记者

《意见》提出要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能否介绍一下当前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有什么探索经验?下一步将如何落实?谢谢。

A

a: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

谢谢你的提问。基本养老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的服务,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是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来明确基本养老服务服务谁、怎么服务、由谁提供服务这些问题。大家知道,通过清单的方式一目了然、明明白白,既方便贯彻落实,也方便人民群众知晓和了解。


《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部署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实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所提出的到“2035年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个远景目标的重要举措。


基本养老服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2017年民政部和财政部把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纳入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范围,相关地区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2021年版)》,也是在“老有所养”的栏下设立了“养老助老服务”项目,在不同层次的探索和实践中,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基本养老服务是管基本,要聚焦服务老年人的失能照护和生命安全等基本需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第二,基本养老服务是面向全体老年人,但是也要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需要。


第三,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提供,非基本养老服务由市场调节,形成以家庭为基础,市场、社会、政府各司其能的新型养老模式。


按照中央的相关部署,民政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政策文件,目前文件正在制定的过程中。这个文件将把《意见》里面提出一些原则性、框架性的需求落到位。同时《意见》里面也提出来要建立全国范围内跨部门互认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这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把老年人的综合能力评估及其他相关情况评估清楚了,有助于准确确定服务对象和服务方案,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也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基础。近期,民政部在总结前期《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相关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了《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目前正在对外征求意见,也希望大家关注和多提宝贵意见。

Q

Q:第一财经记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消费市场也蓬勃发展。请问在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方面,《意见》有哪些具体的考虑?谢谢。

A

A: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郝福庆

感谢大家关注银发经济。谈到银发经济,首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政府要强化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保障每一个老年人老有所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谈银发经济。我国的老年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发展机遇,银发经济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在老龄化程度高的一些发达国家,银发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国家“十四五”期间,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特别是1962年以后有一个“婴儿潮”,现在陆续进入老龄化阶段,这些新的老年群体,物资储备更加充实,他们的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意愿和能力也更强,所以老年消费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说到银发经济,其实顾名思义,就是面向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这包括传统的“衣、食、住、行、用”这些实物消费,也包括长期照护、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家政服务、养老金融等服务消费,还有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这些新型消费,以及科技赋能下的智慧产品和服务,还有居家和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可以说是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内容非常丰富,产业链也很长。


我们说大国重器固然不可或缺,老年制造同样关系民生;年轻人和儿童的服务供给丰富,老年人的服务市场同样未来可期。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作为: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研究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就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老年用品产业、科技化智能化升级等领域加强系统谋划。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完善便利高效的监管服务,让市场主体蓬勃发展、银发经济充满活力。


三是支持产品创新。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


四是培育服务品牌。打造一批创新力强、品质优良、标准规范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为老服务优质品牌”,引导老龄产业集群发展。


银发经济,方兴未艾;市场前景,一片光明;社会效益,日益彰显。让我们共同努力,助力银发经济发展,为夕阳红增色,为老年生活添彩。谢谢大家。



Q

Q:凤凰卫视记者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有观点认为老年人基础疾病比较多,但是出门又比较少,没有必要来接种这个疫苗。请问接种疫苗能够为老年人起到怎样的保护作用呢?谢谢。

A

A: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大多有基础疾病,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老年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他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远远高于年轻人和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让老年人尽早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已经要求各地在疫苗接种工作中,要特别关注老年人,要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所以从老年人健康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建议所有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和有慢性病但是控制平稳的老年人,而且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都尽早接种新冠疫苗,争取做到“应接尽接”,这不仅是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保护,也是对老年人的家人健康的保护。谢谢。


Q

Q:封面新闻记者

目前我国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意见》中强调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请问将怎样落实居家、社区、机构三者的协调发展,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谢谢。

A

A:李邦华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刚才你说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多数老年人都是希望在家养老,这是跟亲情密切相伴的一种养老模式,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十三五”期间,民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央财政总共安排了50亿元资金来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推进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提出了7个试点方向。经过5年的试点实践,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创新了不少新的服务形式,比如家庭养老床位、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互助养老,以及老年餐桌、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都是在试点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形成的服务形式。


怎么实现居家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呢?主要通过发挥居家上门服务和老年人到社区服务,以及机构发挥支撑作用这三种方式。


在居家服务方面,刚才讲上门服务这块,我们现在重点在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十四五”期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我们今年选了42个项目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通过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递送到家庭、递送到老年人身边和床边,让他们享受养老机构的服务。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要推进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互助服务等服务形式,让老年人从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身边的养老服务。


对养老机构来讲,一方面养老机构要提质增效,要增强他们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的能力。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要达到55%,同时,我们也鼓励养老机构应该把养老机构的院门打开,主动积极上门提供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三种服务各展所长,同时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形成综合的一种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小区里面,还是去养老机构,都能得到比较专业的养老服务。这是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协调发展的一个过程。谢谢。


Q

Q: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随着人均寿命的逐渐增加,我国正在快步迈入长寿时代,但也有数据显示,75%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老年人长寿不健康的问题凸显。请问,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A

A:王海东

谢谢提问。确实正如你所说,我国老年人存在长寿不健康的问题,大致1.9亿老年人有慢性病,另外还有4000万的失能老人。这次中央文件对加强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的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下一步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来发力推进。一是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和管理,二是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三是推进医养结合。


第一方面,我们主要抓两个重点环节。一是老年人的预防保健。通过开展预防保健,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所以我们要开展一系列的老年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管理项目,开展老年人居家上门医疗服务,也开展一些专项行动,比如说老年口腔健康行动、老年心理关爱行动、老年营养膳食行动、老年痴呆防治行动等,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二是要尽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我们要大力建设综合医院的老年医学科,去年年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人科达到28%,2025年计划达到60%。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还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活动,目的就是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第二方面,关于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首先还是要继续开展预防和干预行动,尽量减少失能的发生,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也开展了老年人失能预防干预项目,现在在全国推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预防为主。二是对已经失能的老年人,我们要提供从居家到社区到机构的全链条的长期照护服务,同时要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这样才能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精准的长期照护服务。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照护服务”,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这是在失能老年人的护理方面。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继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争取早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第三方面,关于推进医养结合。首先,还是要继续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的衔接和整合,特别是在基层要加强资源整合,要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的协议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养老服务。同时,我们今后要在社区层面增加服务供给,以社区居家为重点,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第二,鼓励基层探索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规范转换机制,目的就是通过我们的制度创新,来尽可能方便老年人健康养老,这是一项新的制度创新。第三,我们还要推动医疗机构的转型,就是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动一些二级及以下的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和医养结合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养老服务。第四,我们要开展医养结合质量提升行动和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医养结合示范的县(市、区)和医养结合示范机构,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Q

Q:海报新闻记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深,老龄工作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本次出台的《意见》与2019年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相比有哪些突出特点?谢谢。

A

A:郝福庆

这次《意见》和2019年的《规划》都是应对老龄化的纲领性文件,2019年的文件主要是提出了到2035年、2050年的一些重大远景目标,主要从财富储备、人力资源、产品服务、科技支撑、社会环境几方面作出了中长期规划、战略部署和制度性安排。这次的《意见》应该说与《规划》是一脉相承的,主要是针对当前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一些重大安排。


《意见》有这么几个特点:是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原则贯穿文件始终。强调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做好老龄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各级政府要统筹各类资源,推进优质资源向老年人身边聚集。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强调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四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刚才李邦华副司长已经作了介绍,主要是要确保每名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强调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再有,强化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做好老龄工作。谢谢。


Q

Q:南方都市报记者

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一直是我国老龄工作的难点和焦点,随着劳动力向城市单向流动,中国农村也出现了一大批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有些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出现了患病自杀的极端事件,这也成为妨碍乡村振兴建设的巨大社会问题,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政府如何推动全社会一起有所作为?谢谢。

A

A:李邦华

谢谢你关注这个话题。按照全国老龄协会的相关统计,全国空巢老人比例应该是一半对一半,因为你刚才讲的人员流动各方面原因,农村空巢老人比例还会高一些。关注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是我们养老服务的工作和重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书记也有多次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部署里都进行了专门的安排,这次《意见》也对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提出了要求。总的来讲,对农村留守和空巢老年人关爱服务大概分三个层次:


一是在推进普惠性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农村的空巢老年人是重点的服务群体和服务对象,包括我们在推进老年人餐桌、日间照料、适老化改造等工作,如果是空巢老年人,应该是优先照顾的政策对象。


二是这些年我们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过程中,结合农村实际、特点、特色,把空巢老年人的服务纳入到养老服务重点,也有不少的创新和实践,比如说我们这几年推进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就是通过年轻的老年人照顾年纪大一点的老年人,还有推进“党建+农村养老服务”,通过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凝聚或者组织社会各方资源为农村老年人服务,重点服务对象也包括农村留守或空巢老年人。我们在发改委的支持下,“十三五”以来一直在开展农村社会兜底项目建设,改造和提升农村敬老院服务能力,以前农村敬老院主要是为特困对象服务的,改造提升以后面向全体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也是把空巢老年人作为重点服务的对象。


三是针对农村留守和空巢老年人,发展建立了专门的关爱服务体系,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建立了关于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普遍地开展对空巢和留守老年人的定期巡访制度,不管是通过志愿者还是政府购买服务,或者通过村集体、村委会这些组织力量,定期探访留守和空巢老年人,了解他们的养老需求,有什么困难,提供应急救援,避免发生一些冲击道德底线的事情。


总的来讲,农村留守和空巢老年人是整个农村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关注的重点群体,我们希望他们在子女或者家人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够在家养得好、养得安全。谢谢。


Q

Q:红星新闻记者

《意见》指出要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目前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情况是怎么样的?存在哪些短板和薄弱环节?针对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目前有何规划和准备?谢谢。

A

A:王海东

谢谢你的提问。就像你所说,我们国家综合性医院的老年医学科建设还在发展当中,还有一些短板和弱项。为什么要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疾病特点。老年人患病比例特别高,特别是慢性病和常见病比例都比较高。另外,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比较明显,所以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就是针对老年人的患病特点,为老年人有针对性的开展诊治服务而设计的。  2020年底,比例达到28%,中央文件的部署到2025年要达到60%,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的设置比例要达到60%,按照这个目标来讲,我们还要下大力气加大这项工作。


下一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这项工作: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刚才你也提到了,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我们老年医学科不仅要有硬件的配备,还要靠人才支撑。目前来讲,今年实现了一个突破,就是将老年医学人才首次纳入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卫生健康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这是一个重要突破。今年首期全国培训3000多人,我想这会明显提升老年医学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二是加强业务指导。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制定出台了《老年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这是一整套规范性的文件,对老年医学科的设置运行、科室管理等都作出了具体明晰的规定,我们下一步要加强培训,加强业务指导,提升老年医学科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三是加强督导和考核。目前我们已经将老年医学科的建设纳入到健康中国行动的监测评估范围。下一步,我们要督促各地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推动这项工作落实落地,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谢谢。


(来源:国新网)